重读《百年孤独》

一百年漫长得短暂。七代人的生生世世,爱恨情仇足可以把这一百年塞得满满当当,而在狂风将马孔多从地面抹去的瞬间,这一百年又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宏大沉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反复着墨的,也是不值一提的。《百年孤独》将种种矛盾很好地共存了,所以即便孤独已是老生常谈、稍有人生阅历的人都会懂得的主题,此书也不会让人觉得烦闷,因为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直存在着。再加上作者冰冷疏离的文风笔法,行文结构也多有巧思,一经阅读就不能不让人着迷。

可是,当书读罢,我的心里却留不下什么感触。如洪水涌流般的家族故事经过书本的漏斗,从另一端流出的却是绵软无力的潺潺细流。两次阅读我几乎都是这样的感受。我一直都喜欢《百年孤独》,可我很奇怪这本书在阅读时和阅读后的巨大反差。一方面,阅读的时候酣畅淋漓,另一方面,阅读后心里的感触微弱到用一声叹息就可以表达竭尽。这般矛盾和书本身如出一辙,把孤独放大到七代人写得洋洋洒洒、精彩至极,收尾处却冷酷地将一切抹去,不留痕迹,就好像作者在对你说,看看就行了,别当真,反正孤独就是那么回事,你都知道的。

《百年孤独》在我看来是没有进步意义的。明知道的事情还要变着法地通过无数的混乱和冲突再造认知点,而这一切的终止借助的却是更不可知的自然力。虽然不可否认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创新,但我期许的可能更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