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听音回顾

又是一年年末了。去年的年度回顾尽是老作品的反刍,而今年不负去年的期望,的确有比从前听了多得多的新作品。虽然上半年一直在听王菲,但考虑到补完王菲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也不算是什么过失之举。期间又不断通过 Apple Music 和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及时收到了许多歌手新作品的发表,所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歌手的新作品几乎都没有落下。当然,补完老作品是我一向的习惯,所以下文的回顾里也不会少了那些在许多年前就精彩过的作品。

今年的回顾按照听音的次数做了粗略的分类,与去年相比另外加上了一些听过但食之无味和也许是遗珠的作品枚举。在评述作品的同时,我也会表达一些音乐作品之外的想法,因为这不是一篇专业且严肃的年度听音回顾。

听了许多次

王菲

去年的回顾里提到了王菲的《天空》,而今年上半年我几乎只听了王菲。

具体说来,便是《天空》、《菲靡靡之音》、《Di-Dar》、《浮躁》、《王菲(97)》、《唱游》、《只爱陌生人》、《寓言》、《王菲(2001)》、《将爱》和《敷衍》。

其中,《菲靡靡之音》和《唱游》我在高中的时候便听过了,引子分别是《但愿人长久》和《红豆》。初想觉得可惜,自己在高中的时候识不得这两张专辑里的好歌远不止这两首。后来思量那时的自己或许的确没有到听王菲的年纪,所以即便现在觉得如何惊为天人的作品,放在那时,都只被我看作过眼云烟,不曾放在心上。这么想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了。

简单评一下这几张作品:《天空》便是无邪;《菲靡靡之音》作为翻唱颇为成功,并证明了是个性赋予作品生命;《Di-Dar》是王菲先锋的初尝试,只一首《假期》足以证明;《浮躁》让情绪在旋律中四溢,让王菲才华尽现,也让人明白歌手和艺术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王菲(97)》悦耳无比,却有妥协之感;《唱游》则是王菲的再次胜利,各方面艺术的集大成者;《只爱陌生人》自然也是上好佳作,但精彩之外却显悲凉;《寓言》中我最喜欢的是《不爱我的我不爱》;《王菲(2001)》我听得最少;《将爱》的沉静内敛,倒像是预示了之后王菲的淡出与佛性,精彩毕竟无法持久;《敷衍》实是当年被肢解成数张单曲的重新合体,时间上与《王菲(97)》是一道的,内容上则与《Di-Dar》一脉相承,不过听得并不多。

2017 年听音的最大收获便是王菲了。

范晓萱

如果说王菲是 2017 年的大收获,那么范晓萱可以说是小收获了。

《Darling》已经是多么温婉动人了,发布的时候却还是那么小心翼翼;《我要我们在一起》是《Darling》的再延续,同名单曲后来成为多少选秀歌手的拿手好戏却不知原唱已是无法逾越的高峰;《绝世名伶》个性使然,让人爱不释手;《还有别的办法吗》愈加另类,在个人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赤子》热烈真挚,洒脱放浪,令人过瘾。

可惜范晓萱的个人专辑作品,如果不算前期小魔女和中期福禄寿,就只有这些了。

《Kids Only》——窦靖童,《Melodrama》——Lorde

把两位年轻人的作品放在一起说吧(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在 20 岁的时候都已经成什么样了!)。

《Kids Only》玩乐的成分比较大,但并不敷衍,旋律和节奏的把握都非常好。虽然在情绪表达和词作立意上的表现还不够明朗,但看得出是有想法的,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卖弄。例如借用拼音作标题的《Wu》既是“五”,也是“舞”,也可以是“巫”,着实令人玩味。

Cut: Wu, No Crisis, Jungle Park

《Melodrama》则以极高的质量成功还击了我所有的迂腐成见。因为我一向是不待见所谓的“少年老成”的,尤其是那种听个些嗓音就给人贴标签说“成熟”云云。所以一出道就被冠以“天才”之名的 Lorde 也在我的不待见名单中。而在几次不当回事的试听之后,我的大脑被《Melodrama》成功地在不知不觉中埋进了许多记忆点。保持住专辑整体性的同时,不少 track 亦有可圈可点之处:《Homemade Dynamite》节奏抓耳,抖腿洗脑效果出众;《Hard Fellings/Loveless》中间段那古怪的器乐 solo 实在迷人;《Writer In the Dark》情绪氛围直击人心,不经意间就能把人的眼泪赚下来。作为专辑封面的油画也是极美,画面和用色与专辑主题十分契合。

Cut: Homemade Dynamite, Hard Feelings/Loveless, Writer In the Dark

《No.13 作品:跳舞的梵谷》——孙燕姿

初听几遍觉得不错,可一段时候后记得的只剩《风衣》和《漂浮群岛》里的怪叫(非贬义,还挺魔音洗脑的)。和去年的《彩虹金刚》一样,属于孙燕姿的正常水平,粉丝们就不要过誉了。没有被唱片公司过分人设,算得上是孙燕姿最大的优点和幸运了,少数能保有自己小个性的华语女歌手。

Cut: 风衣,漂浮群岛

《Everything Now》——Arcade Fire

一张追求当下的愉悦感,让人手舞足蹈的舞池专。初听精彩,后劲乏力。《We Don’t Deserve Love》听起来像是《Neon Bible》的遗弃曲目。

Cut: Everything Now, Electric Blue, We Don’t Deserve Love

《Harry Styles》——Harry Styles

Harry Styles 从 One Direction 单飞后的首张个人作品。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东西,风格上就是上世纪的的英伦摇滚。宣传也很诚实,直说这是一张带有复古味的个人首秀。《Sign of the Times》听起来还挺有那种表面上的大气感的。

Cut: Sign of the Times, Two Ghosts, Ever Since New York

《Views》——Drake

几乎从不听 Hip Hop 和 Rap 的我因为 Drake 居然也听起来了。没办法,Drake 的 vocal 实在太性感了,曲风也偏 pop,个人比较容易接受。

Cut: With You

《Blonde》——Frank Ocean

自是上乘佳作,可能是整体性太强了,以至于想单独听某一首 track 却不知道刀子该从哪里下手。

Cut: Self Control, White Ferrari

《Joanne》——Lady Gaga

在这张作品里,Lady Gaga 柔和了许多,主题也比较简单明了,就是回归自我,审视自己,保险的同时却不见了早年五光十色,缤纷夺目的才气。Lady Gaga 的旋律一向不让人担心,只不过她的 vocal 似乎不再如《The Fame》里那样圆滑迷人。其实早在《Born This Way》,众多的口号和意象符号帮她掩饰了许多在 vocal 上的力不从心,后来的《Artpop》则彻底抛却了自身 vocal 的特点和优点。大众没有闲心去了解一张音乐作品下众多的艺术符号,一旦 vocal 失了主场,即便其他方面的表现再亮眼,作品也很难得到大众的青睐。

也许是出于自我探索的目的,之后 Lady Gaga 唱起了爵士,反响也不过如是。相比之下, 她简单自然的 vocal 表现才是最迷人的,用力的呼喊和卖弄情调的确不太适合她。

所以即便是看起来自我认知十分清晰的 Lady Gaga,其实也一直在不断试错的道路上且行且住,偶尔回顾下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便成了这张《Joanne》。

Cut: Joanne, Perfect Illusion, Sinner’s Prayer

《us》——gnash

挺有意思的 mini 专。简单好听,没有什么花头,耳朵适宜就够了。

Cut: i hate u, i love u

《Blackfield V》——Blackfield

上半年听得次数比较多,后来渐渐失了兴趣。专辑的主题旋律倒是挺好听的,似有深意,并且单独化成了一首《Salt Water》出现在专辑后半段,适合拿来用作自建 playlist 的 interlude。

Cut: Salt Water, From 44 to 48

《LANY》——LANY

就像在酷暑下的室外躲进空调房,这张作品初听的确有沁人心脾的好感,可没等把整张专辑听完,我就想走出空调房晒晒太阳了。《LANY》适合与其他作品混起来做 playlist 或是 mixtape,然后取名叫“夏日记忆”。

《ZERO》——杨乃文

本来以为很有希望的,可惜杨乃文终没有成为我在 2017 年的另一份收获。

说起来,杨乃文和梁静茹、徐佳莹、田馥甄等台湾女歌手一样,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要因为宣传上说她唱着摇滚,平日里作风和名气又比较低调小众,就将杨乃文和她们划清了界限。她们的确都有不少好听的作品,可是她们就是撑不起来某些东西,一旦硬上,便是无比的尴尬,前车之鉴惨烈如梁静茹的《情歌没有告诉你》,尴尬如田馥甄的《渺小》。

杨乃文算是比较聪明的,从没出现过极度剑走偏锋的夸张尝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期望杨乃文有更高级的表现似乎也不太可能了,实在令人唏嘘。的确,许多时候一个人做事的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生命力和个性所决定的,也就是所谓的灵魂,并不是每个人努力尝试一下,拼命一下,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

情歌天后也好,文艺女王也罢,抑或是摇滚女伶、唱作才女,外部的包装再多,表面的人设再厉害,也抵不过灵魂的羸弱。她们发专辑真的很像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不是想表达什么。

所以不光是这张《ZERO》,还包括《女爵》、《离心力》等作品,和其他几位台湾女歌手的作品一样,在想不到听什么的时候拿出来偶尔听一下还是挺开心的。

Cut: 未接来电,爱我自己

《Romance》——王俪婷

单纯的悦耳好听。本质上和上述一票台湾女歌手没有多大区别。

Cut: A Love Theme, 海枯石烂

《极限》——徐佳莹

本来是很舍不得把徐佳莹归到那一票台湾女歌手里的,可现在看来徐佳莹其实更无奈,更令人心疼。即便有创作能力加身,作品数量也称得上多产,但也许这些都已经是极限了。

《极限》是徐佳莹几张个人作品里我比较喜欢的,但与她的其他作品相比起来,也不过是 80 分与 70 分的差别而已。至于要到 90 分,甚至 90 分以上,我就不知道是不是有生之年的事情了。

Cut: 极限,乐园,迪斯科

听了一两次

食之无味

《reputation》——Taylor Swift
《Red Pill Blues》——Maroon 5
《The Thrill of It All》——Sam Smith
《Wonderful Wonderful》——The Killers
《Colors》——Beck
《战神卡尔迪亚》——陈珊妮
《Sleep Well Beast》——The National
《The OOZ》——King Krule
《Cigarettes After Sex》——Cigarettes After Sex

似有回甘

《Wildheart》——Miguel
《偷故事的人》——张惠妹
《Process》——Sampha
《Ctrl》——SZA
《I See You》——The xx
《Aromanticism》——Moses Sumney
《ANTI》——Rihanna

也许是遗珠

Lana Del Rey

断断续续地听了不少她的作品,包括她今年的新作《Lust for Life》,不过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相比《Born to Die》,旋律记忆点也没那么多了,情绪的确是阳光了不少,可整体的艺术风格似乎还是老样子。说实话,我还是吃她那一套风格的,不然也不会时不时地寻她的作品来听。今年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细听她的历年作品,期待明年能有机会。

徐佳莹

徐佳莹赶在年末发了新专辑《心里学》,听了一遍,不甚仔细,表面上听不出什么文章,只对《现在不跳舞要干嘛》有些印象,因为我记得徐佳莹个人是喜欢 Disco 舞曲的。

Kenderick Lamar & JAY-Z

名声在外的喇嘛,我却一直欣赏不来。知道他的 Rap 不脏,可我就是对 Rap 欣赏无能。类似的还有 JAY-Z,《4:44》据说也很不错,可我都没能完整地听完过一次。

尾巴

把自己这一年听过的作品梳理完,居然有一种如数家珍的感觉。

我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日一日过得越来越快,还没来得及搞清楚自己做了些什么,完成了些什么,时间就这么过去,一路走到了 2017 年年关。而在期待歌手和艺术家们一年比一年进步的同时,我和去年的自己相比起来,又有什么进步吗?没有人会给我写一篇年度回顾。公司的年终总结不过是完成任务,我不指望通过完成公司的年终总结能够充分地审视自己,就像我也不会指望那些为了完成工作而发片的歌手能有多出色的作品一样。我不苛求他人,可是对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更严格一些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